第一章 五、文字的价值

五、文字的价值

由于这本书讲述的一部分内容没有既往“正式”研究记载,因此,从这些文字诞生的一刻,就会接受无穷的质疑。从古至今,千万年来,人类的进步并非偶然,而是由一些肩负使命的开拓者去引领和推动的。所有的先驱,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情:选择难走的路,并且热爱地走下去!

在过去的一两年间,人工智能以不可置信的速度快速地迭代,看到网上有人说:“看着AIGC的快速进展,恐怕用不了多久,这个世界就要分为人工智能和人工智障世界了。”50后惊叹、60后干瞪眼、有多少70、80、90后跟不上,让00后的下一代学什么?怎么学?

一个中肯的预测是:未来人类会无比珍惜文字的价值。

这里的文字,不是借助于计算机或AI“生成式”文字和书籍,而是由人类自身思考后记录下来的原创文字。

我本人是ChatGPT的使用高手,以过去一年与GPT的合作,我自身可以在看到文字的分分钟,辨别哪些是人类写作,哪些是GPT合成。但是,我在写作这本书籍的时候,要求自己不能打开GPT,不仅生怕GPT的语言模式限制了大脑的思考,也有感于GPT使用了网上很多流传很广的错误信息,以至于错上加错。很多人难以分清虚实、矫枉过正,很多网上的“知识”已经离“真相”越来越远。

可是,普通人可以么?孩子们可以么?我们看到年轻人刷着短视频,在汲取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却难以去伪存真。三年疫情让孩子们拿着手机和平板学习,有多少孩子在互联网的海洋中难辨真假?试问哪个老师或父母相信,通过自主刷手机和视频,真的会带给孩子们“系统化的高楼大厦”?多少风华正茂的成年人迷失在日复一日的“弹指一挥”间!

以AI生成文章和问答的速度,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很难分辨互联网信息的真伪了。当下我们已经看到充满了网络的各种人工智能合成文章,各种新媒体工具上“矩阵式”的营销视频。生成式人工智能太强大了,强大到你只需要给出关键词,就可以瞬间产生“查重率”极低的无数的文章和数不清的短视频。但是,来源是哪里?还是同一个“信息池”。理论上来说,如果一种错误的说法或者伪知识被放在网上,它就会瞬间呈几何倍数地扩散开来。由于它是基于关键字生成的文章,在搜索时很容易被“置顶”,或者以“千人千面”的形式被推送,从而会向感兴趣的人群主动传递错误的知识。

那么,如何获取真知?—— 回归原创书籍吧!

数千年来,老祖宗用文字和书籍把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代代相传。2500年前,佛陀住世成为乔达摩·悉达多,观世音菩萨住世成为妙善公主,佛菩萨们亲身下凡传道说法,通过佛经讲述正知正见,使众生容易脱离烦恼,离苦得乐。佛陀的本意,既是通过文字,解说宇宙运行的真相,又是通过文字,凝炼出佛号和持咒,作为与人们自身灵性沟通的“方便法门”……

所以,离开电脑,放下“刷手机”这种被动获取知识的方式,选择主动求知,捧起经典,多读好书,可能是未来获得“真知”最有效的方式。

最后,引用董卿在一次节目中采访作家莫言的开场白:

如果科学对世界的改变是沧海桑田,

那么文学对世界的影响就是春风化雨。

文学不是历史,

但它记录下了那角角落落的故事,

不让它轻易地随风而逝;

文学不是教科书,

但却让每一个靠近它的人,

能够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文学不是现实,

却让我们可以在现实和想象之间,

自由地穿梭……

 

Back to blog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