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二、阴阳平衡法则

宇宙万物皆有阴阳,阴阳也在不断地相互转化,就好像老祖宗画的太极阴阳鱼(图8.3)。阴鱼与阳鱼之间不是你上我下、你有我无、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而是共生共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它们始终在考虑互换互利、互通有无,交替运行,这就是宇宙天地的“大道”。

太极阴阳鱼被称为“中华第一图” 《生而为人》

图8.3:太极阴阳鱼被称为“中华第一图”

阴阳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就好似硬币的正面与反面,“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完全符合“量子纠缠”的工作原理。“阴”与“阳”到底是一个东西,还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呢?其实,它是一件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两者是合二为“一”,由“道”所生,不停地转化和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种事物,是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如任何物质均有反物质。如果“相对宇宙”是阳,“绝对宇宙”就是阴;如果复数中实数是阳,则虚数就是阴;计算机程序就是基于二进制代码,0与1,一个代表阳,一个代表阴。

可以理解,这世间有三种力量,“阳”的力量、“阴”的力量,以及推动它们之间相互转换,相互统一的力量。这第三种阴阳相互作用的力量,最终需要让阴气和阳气中和,达到“和”的状态,以实现动态中的“平衡态”,达到局部的稳定。

阴阳平衡,是一切回归和接近本源的状态,才能带来万物和谐圆满。为什么世间所有的元素都要趋向于稳定呢?

    稳定是节约能效的一种表现。就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来看,宇宙中的能量并不是无限的,每一个恒星系,都是一个封闭的能量系统,最终会因为恒星耗尽能源而死去。根据之前所介绍的“能量守恒定律”和“熵增定律”,自然界的一切,必须要适应环境,达到节省能量和资源的目的,这是宇宙运行的内在规律。天道运行的要求,就是要尽可能节省能源,避免封闭系统中过快的“熵增”现象。比如,水是氢氧以最低的能耗形成的稳定态结构;当氢氧结合成为水之后,要想拆散这对组合,就需要更大的能量。  

  而生物的进化,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未满足于以节省能源为目的的“存在”,与阴阳平衡的法则常背道而驰,仿佛不可调和的深刻矛盾。人类历史完全可以简化为一部能源发展史,所有科学技术上的发明,都带来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但由于欲望的膨胀,不甘心被限制,“既要又要还要”,产生了以发展为“借口”的战争掠夺和环境污染。由于人类集体意识的晦暗,我们也正在集体付出“饮鸩止渴”的代价,直面越来越多的地震海啸、飓风洪水、火山喷发、瘟疫疾病……

于是,人类的意识伴随着欲望和对物质世界的放大贪求,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复杂使我们已经无法回到本应该有的自身阴阳的平衡和内在能量的和谐状态。应该怎么办呢?要回归和谐,只有重新找到大自然的平衡。“自然”的反义是“人为”,即“伪”,那就“去伪存真”吧!在人类还没有能力突破宇宙牢笼之前,只有顺应天道,为我们自身的生存发展争取时间。凡是消耗最少的能源,产生最大能量的行为,也就是功耗比达到最高的行为,都是符合生命发展的行为。反之,任何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却无助于人类发展的行为,都是对全体生命作恶。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得为人矣,是一乐也。”生而为人,我们的身体躯壳是阳,我们的意识和灵魂是阴;我们肉眼看得见的是阳,我们看不见的是阴;我们的“本我”是阳,我们的“高我”是阴…… 它们皆同时存在、同等重要、此消彼长、不断转化、生生不息,且“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人类是高等生命,每个个体都具备“天人合一”的能力,是谓“本自具足”。所以,我们不是只能感受躯壳,而是能够连接本源的高维灵性。很多人能成功,是自身天赋灵性得到了发挥,达到了阴阳合和的状态,否则毕其一生,难有建树。

如果意识是阳,心识是阴;意识是“小我”,心识是“高我”。我们把对外部物质世界,通过五官感受而产生的思维,暂做“意识”;把不受外界影响的潜意识,暂做“心识”。那么,我们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被大脑的思维指挥系统——意识支配的:看到美食想品尝,见到美女想停驻,看别人享受要眼红,卷入纷争要烦躁,经历苦难要悲伤…… 这些七情六欲,让“小我”苦不堪言。其实,如果我们能“内观”到自己对外界“如如不动”的那份心识,就好像接触了自己的高维“小宇宙”,很快就能豁然开朗。

“小我”和“高我”,意识与心识,一阳一阴,就像在坐跷跷板,总是此消彼长。意识强则心识弱,意识弱则心识强;欲望明则天赋暗,天赋强则欲望弱。我们身边的大部分人,身体的欲望很强,但天赋昏暗,正印证了“奢欲深者天机浅”。反之,那些有天赋的人欲望都很低,对物质生活要求很少,比如在办公室席地而睡的埃隆·马斯克,好像永远只穿一件黑色皮衣的黄仁勋,北大数学系拿矿泉水和馒头的“韦神”……

如何点亮自己的心识,连接“高我”呢?只有一个途径,减少意识系统的使用,降低欲望,人的天赋和“高我”的神性将会自然显现。

教给大家一个方便法门,一个字:静。

静能生慧,慧能生智。“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举个例子。你在书房看书,听到噪杂的狗叫声,很容易升起情绪,继而大脑意识会主导你有所行为。这个时候,不妨努力安静下来,把外部的所有发生当做一种状态来对待,把眼睛和耳朵当做一个“信息接收器”来使用,就像在看电影一样去看待“看书时狗叫”的状态,你马上就站在了更高维的视角,能够更客观地看到这个事件背后的本质逻辑,也就知道怎样能更好地处理它。这时就是“静能生慧”的智慧乍现,就是与“高我”连接的状态。还有一个人人都会的“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躺下来好好放松。所以,夫妻吵架,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夫妻没有隔夜仇,静下来睡一觉,大多就想明白了。

每个人的身体都有能量,人生就像游戏里打怪升级的超级玛丽,干扰永远都在,挫折总是难免,沿途中也有很多似是而非的“毒蘑菇”,一不小心,就会损耗能量。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通过经历种种,用“这条命”提升能量,否则白玩这一局,所以这些经历是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知道如何能够“采蘑菇”提升能量。躲避靠经验,也是智慧。

心“静”下来之后,代表你开始减少外在能量的消耗,与自己的“高我”本源相接。而能吸收到什么样的能量,取决于你的内心:同频共振,同气相求,你有什么样的内心,就会感召到什么样的能量。当人心充满慈悲与包容的时候,时空的能量会源源不断地流入身体。当一个人真正发一个大的善愿后,他往往会瞬间得到无限的能量,如有神助。反之,当内心充满恐惧、怨恨、无奈、妒忌、烦躁的时候,原本的能量就会迅速流失,疾病和衰老就会如影随形。

如果你想再深入“高我”,就得更为“静心”,让“小我”更低,才能让“高我”更高。让身体进入更为安静的状态,就是禅定。拉长“静”的状态可以感受到更多、更有意思的人生层级,最直接的就是激发潜意识和天赋的神性,站在“道”的视角,看破物质世界的色相和念头带来的虚妄,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一种从未有过的“爽”。殊途同归,很多人喜欢冥想、站桩、禅坐,方法各异,各取所需,随缘而遇。

Back to blog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