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三、生命的尽头
Share
生命的尽头,似乎是很令人“忌讳”的话题。
渴望生命永驻是人类的本能,就连神仙也概莫能外。《西游记》里太上老君的专职工作就是在炼丹炉前挥洒汗水,将精心炼制的可以修炼长生不老的仙丹源源不断地供给天庭。王母娘娘的蟠桃亦是神奇的生命之果,“其中三千年一熟的,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六千年一熟的,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九千年一熟的,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孙悟空在人间偷摘的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成熟,吃上一口便可延年益寿。”可见,延长寿命是所有生命体的渴望,但生命终有尽头,却无法逃避。
在自然生命的空间内,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个过程是充满未知、甚至神秘的。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不知道明天的太阳和灾难哪一个会先到,很多时候哪怕在告别生命之时也充满了遗憾、不甘和不舍。如果带着对生死得失的巨大恐慌,那么生命的体验会大打折扣。
恐惧死亡,并不能延长生命,往往还事与愿违。人间有没有太上老君的仙丹不得而知,历史上没有人成功地“向天再借五百年”。古往今来想用“仙丹”来寻求长生不老的帝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皆是没能换来长寿,反倒吃下了“催命符”,没有一个不是匆匆交上生命的答卷。世间万物“向死而生”。从出生开始,每个生命都一刻不停地奔赴“死亡”。
借用电视剧《与凤行》对生命本身和死亡的一段告白:
“死亡,其实只是归去。那是所有生命终将抵达的彼岸,在那里,所有错过和失散的人都会重逢。
生命,就像这流水一样,有时会湍急,有时也会枯竭,但永远不会停止,这便是生命的延续。”
如果人的受孕初生是在这个三维世间人生经历的开始,那么死亡无疑是这场“打怪升级”游戏的落幕。可惜的是,每个人在这次的生命里都只有一次生死体验的机会,并终将迎来剧终的时刻。当一个人理解了生命、生死原来是如此简单的时候,他的生命状态就会完全不一样。
《金刚经》有言:“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因为过去、现在、未来全是我们对宏观世界里时间尺度的认识,我们觉得出生之前发生的事,和死亡以后发生的事,跟我们并没有什么关系。我们恐惧死亡,对灵魂无知,这就是我们在三维空间里认知最大的障碍。如果我们能了解“灵魂不灭”的道理,一个人轮回去了其他空间,过去也好,未来也罢,在高维空间看起来只不过是不同投影的像而已。好比把一只蚂蚁放在硬纸板的一面,把另一只放在硬纸板的另一面,它们可能都在追寻着自己的食物,但两只蚂蚁均无法感知到对面的存在,在三维世界,我们却可以一览无余。
在“剧终”之时的濒死体验,鉴于难以用语言描述,我们找到了一组图片,来揭示癌症末期病人的濒死体验,和与亲人的道别……
魂魄在迎接死神的过程中,处于离体或即将离体的“不稳定态”。所以,几乎所有关于濒死体验的描述,当事人都感觉自己穿越进入高维。令人慰藉的是,绝大多数关于濒死体验的描述都是无限的美好,那些映入眼帘的景象、色彩和光亮都令人无比舒适,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极致的美。
这很容易理解,在一维里怎么画都是枯燥的线,二维里可以展现美丽的图像,三维那个空间充满了变幻,比二维美得太多;到了四维,这里的场景必定是人间没有见过的美;每一个维度的上升都是比前一个维度美得无穷大。基督教形容那个地方,叫天堂,佛教里,叫“极乐世界”。
《前世今生》中,描绘了死亡的感觉:
“我看到一道好美的光……”
“现在,我只觉得平静。”
“灵魂在这里非常宁静安详,这是一种美好的感觉……美好,就像阳光一直照在你身上。这道光是如此高妙!所有东西都是从光而来的!从光里获得能量。灵魂直接到达它那里,就像被一道磁力吸引。”
如果像书里描述的那样,当肉体完成了它的使命,灵魂出窍俯瞰一切的时候,早已没有了感官的痛苦,取而代之的是一束光的终极关照。在那里,我们获得最彻底的休息,吸取最纯粹的能量,剩下的只有平静。想象至此,似乎能减少很多人对死亡的恐惧、对疾病的憎恶和对肉体的执著,进而减轻对年龄以及对时间流逝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