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四、三魂七魄
Share
如果问一个问题:“相不相信有灵魂的存在?”可能有一半多的读书人都会说“不相信”,请相信科学。
如果再问这些科学的追随者:“那您是没有灵魂的人,对么?”这些人恐怕都会马上摆手否认。
有和没有是客观的,相不相信是主观的。不相信是因为没有见过,就好像告诉孩子,阳光是七彩光芒,在你用三棱镜展现出来之前,他是不会相信的。同样,蝙蝠能够听见我们听不见的世界,猫狗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世界,直到写进教科书里,大部分人才点头称是。
常用成语中,许多词汇都跟魂魄有关:失魂落魄、魂飞魄散、勾魂摄魄、神魂颠倒、魂不附体、借尸还魂、惊心动魄…… 常用习惯用语:有魄力、见鬼了、丢了魂,均建立在魂魄存在的基础上。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简单的解释:“魂”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指依附于形体而显现的精神。可是魂魄到底是什么意思,如何作用于我们的身体?
人体的秘密是千万年来最大的谜,我们能感知和看见的事物太有限。现代科学尚无法证明真实性的内容,因教科书并未记载,反而造成了误解和知识空白。因这些“未解之谜”而造成的困惑,让很多人面对民间生活习俗反而无所适从、无处求真。生在知识分子家庭,我从小就对“清明节”充满了困惑,后来看了四大名著、武侠小说、玄幻剧、看孩子们玩的各种电子游戏,看舞龙舞狮和民间游神,觉得世间万物存在必有道理。
究竟是什么道理呢?这些关于生而为人,怎么来,又怎么去的知识,好比早年的性教育,谈之色变,但却在人的生命中,避不开,绕不过,越是遮掩,越是麻烦,含糊其辞,反倒被误当成迷信了。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明确要求,并向全党全军转发。把“灵魂”放在第一位,因为“灵魂是人的根本”,印证了习主席同年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上提出的“四观”中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那么,什么是灵魂?
有幸有这个机缘,我想尝试着揭开“面纱”的一角。对孩子们和本书各位读者,树立一些正知正念,经历或者遇见,也能泰然处之。
对于当下持否定态度的读者,请直接跳过本章;对于质疑的读者,本着科学的态度和研究精神,试证其伪;对于有兴趣共同研究的读者,请来信交流,共同矫枉过正。
关于魂魄,道家《云笈七签》卷五十四,记载:人身中有三魂,第一魂为胎光,是上天清轻之气所化,常令人身心清静,能得长生;第二魂为爽灵,是世间五行(水火木金土)之气所化,常令人深思熟虑,耗人精神,生诸灾害;第三魂为幽精,是地下阴浊之气所化,常令人好色嗜欲,嗜睡昏沉。儒家见《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葛洪在《抱朴子》中说:“人无贤愚,皆知己身有魂魄,魂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人死。”时至今日,“魂魄”仍是中医的基本概念。
《黄帝内经》、《修真图》、《道藏》、《太上老君内观经》、《灵枢·本神》等古籍对魂魄都有具体记载。人的精神由魂魄聚合而成,其魂有三,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其魄有七,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民间有俗言:
人死以后,七魄散去,三魂一归于墓,一归于神主,第三魂赴阴曹受审,乃至于转世。
这是什么意思呢?先解释一下三魂:

图6.2:三魂图
- 一魂:天魂,或胎光、灵魂、主魂、主神或元神。
天魂主光,也可以说是人的生命之光,是人的命神所在,主宰人的意识,出生后宿在人体上丹田(玄关)。天魂从天而降,不生不灭;主善、好静,不仅代表累世的天性,更是代表智慧,主导此生后天的秉性、人格,可以把它想象成高维的“投影源”。
刘一明在《周易阐真》中解说元神:“魂者,历劫轮回之种子,为人为鬼是他,为圣为贤是他,为善为恶也是他,被毛戴角也是他,身未生时他先来,气未绝时他先去。当人破胞出头之时,哇的一声,即魂入窍之时,魂一入窍,受后天木气与先天元性(神)相合,假依真存,故儿落地时无声者,不成。以其游魂未入,虽有元性,不能独存,假借真存,真亦借假而留也。”
吕洞宾《太乙金华宗旨》载:“天地视人如蜉蝣,大道视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性,则超元会而上之。其精气则随天地而败坏矣。然有元神在,即无极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学人但能守护元神,则超生在阴阳之外,不在三界之中。此惟见性方可,所谓本来面目也。”
“连接高维”,某种意义上就是连接天魂(元神),在天魂的角度“光照”自身,从投影源上进行改变,增强人的善智慧,可以生出判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用正念来平衡恶念,正是所谓的修行。有的天魂可能升华,也有的可能蒙尘,终能决定人的一世善恶。人们常说的修心养性、从善如流,希望活的时候家庭幸福、万事如意,死后又能脱离六道轮回之苦,就必须对天魂下功夫,勿让灵魂蒙尘、智慧生病,死后才能让天魂入善道。
天魂可以暂时离开人体。《西游记》里孙悟空有这个本事,在民间也有类似的法事。民间常见的出马弟子、阴阳先生、道士高僧,会灵魂出窍,利用法术或咒语斩妖除魔。这里面又分“捆半窍”和“捆全窍”,被灵体上身之后的全身或者大部分身体不受自身意识控制,但元神出窍以后却可以触达高维,上天入地。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在封神台册封的许多神仙,都是在肉身消亡之后天魂(元神)得到册封的。
但是天魂不能离开身体太久,民间做各种法事的时候常有肉体不能触碰、叫魂、点“引魂香”的做法,这时候离开身体的是哪几魂,因人因事而异,但天魂肯定不能离体太久,如果回不来,就没了性命。“借尸还魂”这个成语,出自《铁拐李·楔子》,“乞丐王”张拐子饿死在山上,李凝阳住在真砀山岩穴间修道多年,一次元神离体,因童子数错日期,将其肉身火化,李道长回来以后没有了肉身,只能借张拐子的尸体还魂。
天魂是三魂之中唯一的一个纯阳之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天魂若有毛病,人就会痴呆。中医判断人可不可治,标准也是看“有神”还是“无神”。胎光泯灭之人,扁鹊、华佗亦无能为力了。
- 二魂:地魂,或爽灵、识魂、觉魂、影魂、阳神。
爽灵的“灵”字,繁体字为“靈”。分解开来,上面是“雨”,中间是三个“口”,表示振振有词,下面是一个“巫”。古人认为巫人之“灵”与上天沟通,可以祈雨。
地魂好比是天魂之光照在命魂上形成的影子(地相),所以地魂可知主魂的一切因果报应。民间有鬼魂没有影子的说法,因为离世的人,命魂已去,无影不成相。再问灵魂出窍的人还有没有地魂?应该是没有了,因为“无光不成影”,所以人身上的天魂和地魂可以说是“形影不离”。
地魂从胎儿脱离母体,呼吸第一口人间空气时入体,出生后宿在人体中丹田(太阳神经丛)。地魂从上世的“旧”地魂中分散而来,背负前世因果;性恶、好动,主宰和天魂沟通的感知力、情志、智慧和善恶羞耻,也主智力、反应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学生上课或做作业走神,常被问是不是“丢魂”了,指的是这个地魂。
同理,小孩子聪明异常,天赋异禀,多是爽灵极佳。当然,一个人过于聪明也未必是一件好事,过于聪慧之人,必然劳心劳神、思虑过多,则元神过劳、胎光受损,有的英年早逝、有的精神或身体会出现异常,这就是“慧极必伤”的缘由。
天魂和地魂既能依附于肉身而显化万象,也能脱离肉身而自由存在,所以人的天魂和地魂也称为身外化身。天地两魂可以暂时脱离肉体,飘荡在外,有时人在做梦的时候,天地魂也能在外游荡,穿越时间或者空间。
地魂若有毛病,人就会神经错乱、不明善恶;智力下降、判断力缺失;部分身体没有痛感,精神失常;弱智症患者、乱伦之人,常地魂不稳。遭遇突然刺激或重大变故的时候,地魂也容易不稳,会出现精神恍惚、臆想、间歇性情志失常。有的人,能吃能喝,但不具备思考能力,中医判定为“行尸走肉”,形同死亡,这是天地魂并七魄严重受损,只留命魂尚存,正如同寻常植物只有一命魂,所以称“植物人”。这里不排除有的病人是实病,或者只是天地魂不稳的情况,可以通过医学手段或特定方式救治。
- 三魂:命魂,或幽精、人魂、生魂、阴神。
天魂由天而降,地魂受地气而生,命魂由父精母血而来,三魂之间,互相影响,彼此作用,互相牵制,也互相融合。
命魂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入体,人未出生时在母体,出生后主要在人体下丹田(脐下三指),受本家族祖先及前世因果影响,也受阴宅风水影响。密宗认为:人的命魂就依附于七魄之上,好似踩着七个脉轮。
人类生命从命魂住胎产生,之后将能量分布于人体中脉的七个脉轮上,形成人的七魄。七魄同由命魂所掌,命魂为七魄之根本,七魄就像命魂的枝叶。无根不生枝,根亡枝叶败,正所谓:魄无命不生,命无魄不旺。
命魂主宰人的生育和寿命,也主性取向、情欲、睡眠,是掌管肉身最重要的魂。命魂若有毛病,人就容易生各种病。女子十四、男子十六,出现月经或遗精,就是幽精(命魂)在发号施令。命魂驱使世人追逐情欲,所谓“情不重不生娑婆”。看到好看的美女帅哥,引起了生理反应,感觉“被勾了魂”,是幽精使然。同性恋之人,也和天性幽精有关。受情伤严重的人,黯然销魂,就是幽精受损。
- 七魄
七魄,又称“七灵”,包括“魄、魂、魅、神、魍、魉、魑”七个部分。人类的七魄,是位于人体从头顶到胯下会阴穴的中脉之上的七个脉轮,是七个能量场。“天冲魄”在顶轮(位于天灵盖),“灵慧魄”在眉心轮,“气魄”在喉轮,“力魄”在心轮,并同时与双手心和双脚心相连;“中枢魄”在本我轮(也叫“脐轮”,在肚脐),“精魄”在性轮(也叫“幽精”、“生殖轮”,在肾脏),“英魄”在基底轮(也叫“海底轮”,在会阴)。密宗认为:“气”是生命的基础能量,胎儿在母体,并未先长脑部,而是先有三脉七轮,表现为医学可以观测到的心跳和微循环系统。参见《佛说入胎经》、《佛为阿难说处胎会》。(图6.3)

图6.3:人体三脉七轮示意图
人体的七魄均由命魂所掌。人类生命就是从此命魂住胎而产生的。命魂住胎之后,将能量分布于人体中脉的七个脉轮之上,而形成人的七魄。魄为人的肉身所独有,人死之后,七魄随之消散,而命魂也离去,生命以此告终。人的命魂,通过七魄中的天冲、灵慧魄主思想和智慧;通过气、力二魄和中枢魄,主行动;通过精、英二魄,主身体强健。中枢一魄,是七魄的中心。
七魄与三魂也会相互作用,由于以上这七魄对应人体七个器官,心、胃、肾、肠、胆、肝、肺,生存于命魂之上;又分管喜、怒、哀、惧、爱、恶、欲,气,显化成七情,常扰乱三魂。道门修行,主张从三魂入手,反制七魄,可以控制呼吸、排泄、身体愈合速度等,到最后,甚至可以死后肉身不腐。
中医有个普遍观点:魂魄反应了人体的“精气神”,它其实是藏在身体内的能量或灵体。人在白天工作,在晚上大部分是需要休息的,到晚上休息的那部分神识,是魂;晚上还有很多脏器要工作,还具备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功能,主宰这部分功能的神识,是魄。
不难理解为什么黑白颠倒的人,常常会“失魂落魄”。民间说子夜的时候阴气最重,三魂已经进入休息的状态。该休息的时候不休息,魂魄就容易出问题,也最容易想入非非、情志失常、做出可能在白天做不出的事情。所以,赌场、酒吧、歌舞厅,这些夜生活丰富的地方,恰恰利用了人的弱点,在这个时间,常有不堪的事情要发生。魄是重欲的灵体,青年人要建立自我约束力,对“黄赌毒”强免疫,避免放浪形骸、饮鸩止渴、抱憾终身。
有些小孩受了惊吓,会丢了魄,于是莫名哭闹,老人或者懂行的人就会做一些简单的法事,把魄招回来。有些情况是白天玩得太嗨,晚上哭闹不止,是魄舍不得回来,留恋吃喝玩乐,也要把魄招回来。
魄受伤,或丢、或散、或受创的情况,比较常见的是:突然惊吓之后,或人遭遇重大的身心创伤变故,人的情绪之“喜怒哀惧爱恶欲”,短期内剧烈波动。魄有轻微的不稳,正常生活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则不用紧张,身体强健之人,魄会慢慢归位。
伤魄之最,莫过于纵欲无度。《灵枢·本神》又曰:“喜乐无极则伤魄。”养魄之道全在调息,魄藏肺中,有意识地掌握呼吸方法,调节呼吸的节奏,有利于安抚和养魄。肛门又称魄门,有意识地做提肛动作也是存魄的好方法。
道家和佛家对于七魄的叫法不同,但在人体的位置和作用相同,分别称为:尸狗、伏矢、臭肺、吞贼、非毒、雀阴、除秽。(图6.4)

图6.4:七魄图
古人给七魄取名,言简意赅,望文生义。
一魄:吞贼,或天冲,为阳。
该魄主人体免疫功能,负责吃掉,消灭病菌、病毒,把“贼”一下子“吞”进去。那些不属于宿主的有害物质,统称为“外贼”,吞贼排除异己,专门消除身体内的有害物质。如果生活黑白颠倒,会伤天冲魄,容易无精打采,浑身无力,也容易长出异物,比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各种癌症。天冲主哀,此魄受损心情很不好,所以得癌病的人很多是活生生“吓死”了自己。
二魄:尸狗,或灵慧,为阳。
尸狗,顾名思义,“尸”就是人体睡着了之后,像“躺尸”一样暂时失去了六识中的部分功能。但是“尸狗”的功能使人依然保持适度的警醒,身体在睡眠之中也有预警能力,能觉察到周围的危险,有如看家护院的“狗”。有些人遇到轻微的声响或环境变化容易醒来,梦中能感觉到有人进屋,武侠小说常有练武之人熟睡中听闻飞檐走壁,这个人的“尸狗”就很灵敏。相反,有些人睡着了像“死尸”,地动山摇都醒不来,“尸狗”就相对迟钝。
三魄:臭肺,或气魄,阴阳各半。
“臭”通“嗅”,显然是人的呼吸吐纳,臭肺影响人的嗅觉喜好。比如,有的人对某种味道非常喜欢,对有些气味厌恶或过敏;再比如,有些人睡着后呼吸均匀、悄无声息,有些却鼾声如雷,呼吸沉重。此魄主恶,若不稳,人会心神不宁。在人的五脏中,只有与肺部相连的呼吸,是人类可控的,可以深呼吸、浅呼吸、甚至游泳的时候短暂闭气。很多气功、冥想、站桩的第一步,就是调气息、观呼吸。人体器官运转和人一生的呼吸次数是有定数的,所以人死了叫“气数已尽”。长寿老人的共同特点是,心跳比常人要缓慢,呼吸也比常人要慢而深长。正是因此,过量运动可能会缩短寿命。气魄至关重要,不能任由香烟、雾霾、油烟去玷污它。
四魄:除秽,或力魄,阴阳各半。
“秽”是身体代谢产生的废物。与吞贼不同的是,吞贼是除掉外来的脏东西,而“除秽”是去除我们身体中新陈代谢的废物,决定大小便及身体的各种排泄功能。老年人普遍容易有尿频尿急、尿痛漏尿、排便不畅的情况,有些是这个魄出了问题,不能很好地控制排泄;另外,排汗、排痰、各种津液、泪水都是它在控制。除秽在亥时(晚上9点至11点)工作,也就是三焦经最旺的时候。三焦相当于沟渠,将人体需要的物质输送给脏腑,将脏腑的垃圾输送至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现代人的富贵病,如糖尿病、痛风、高血脂、高尿酸等,为什么发病率很高?饮食外,不让除秽工作是重要原因之一。要想调动身体免疫力,除了配合药物治疗,调整作息不可或缺。
五魄:非毒,或中枢,阴阳各半。
中枢魄是七魄之中心,主肾,未出生时在脐带,出生后在肚脐。所谓的“毒”就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或病菌,也有“凝聚”的意思,“非”就是不要,合在一起就是把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如寒毒、热毒打散,不要让他们聚集成“毒”。非毒一般与吞贼一起工作,像在体内维持秩序的警察一样,把有害的血栓、瘀堵打散后交给吞贼,后由除秽排出体外。此魄丢了,身体似病非病,会突然消瘦、眼睛浑浊、鼻息孱弱、舌头寡淡、记忆衰退、须发脱落、六神无主。中枢魄旺的人,则刚好相反。
六魄:雀阴,或精魄,为阴。
“雀”指男性生殖器,“阴”指女性生殖器,所以该魄主导的就是人体第二性征发育和人的性功能强弱,在夜间修复生殖功能。会阴穴,在这个部位,为人体长寿要穴,是阴经脉气交会之所。此穴与人体头顶的百会穴为一直线,是贯穿人体精气神的通道:百会为阳接天气,会阴为阴收地气,二者互相依存,相互相应,统摄着真气在任督二脉上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平衡。当人休息了一个晚上,男女夜间或晨起容易出现性反应,就是雀阴的作用。现代人不孕不育越来越多,除了饮食和环境,跟作息混乱,睡眠不佳密切相关。雀阴出现问题,男性会遗精、出现前列腺的问题,女性会出现宫颈糜烂、白带异常等妇科病。
七魄:伏矢,或英魄,为阴。
矢通“屎”,主管肠道消化。道家讲“气沉丹田”,丹田之中生精气,就是在肚脐眼正下方三寸的“关元穴”,也就是大肠的位置。大肠是生化精气的地方,伏矢的作用是在人睡着的时候养精蓄锐。健康的人体经过睡眠之后,第二天早上起床是精力充沛的。人的精气由伏矢产生,就是将胃部已经消化得差不多的食物送入大肠,从大肠通过菌群化腐朽为神奇,进行吸收与分解,将它们变成身体所需的营养,补充精气,输送给大脑及全身,同时将废物(以正常的形态)排出体外。也正因此,伏矢也决定我们大脑功能的好坏,现代医学难题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也与伏矢的功能失常有关。此魄受损,睡不着或睡不饱,早起浑身疲惫、身体沉重。“好汉经不住三泡稀”,有的人甚至会大小便失禁、乏力、萎靡不振,因为精气没了。
综上可见,七魄在人体,修复正气的工作时间是在人的睡眠之中。七魄导致的疾病本质上跟睡眠质量密切相关,再次证明古人提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遵循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我们反复强调年轻人重视睡眠,睡不好真的对身体危害很大,轻则头晕抑郁,重则大病来临。纵有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因为作息混乱,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的,不在少数。可悲的是很多人知道的时候,却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