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五、免疫与养生
Share
曲黎敏老师在《生命沉思录》开篇讲到人体“精气神”时打了一个比喻:“人身所藏之精,譬如油;人身之气,譬如火;其光亮,譬如神。油量足则火盛,火盛则亮度大;反之,则油干火熄而光灭。”
中医认为,人的身体是“精气神”合一的产物。身体本身有调节阴阳的能力,健康的体魄能够随时调用免疫系统,使机体恢复平衡。疾病呈现出病灶和病态,它首先源于身体内的阴阳平衡被打破,而打破这种阴阳平衡的外来物质通称“外邪”,中医的治病原理就是要“扶正”,也就是恢复身体的阴阳平衡,使身体的免疫力自然达到抵御外邪入侵的目的。
现在有不少孩子,变成了体弱多病的“小药罐”,一点风吹草动就扛不住,很多是药物“治”出来的。孩子小的时候,很多父母见不得宝贝发烧,一发烧就到医院去挂盐水,硬生生地把孩子身体的免疫细胞打压下去,结果是药物暂时遏制了症状,但明显的副作用是降低了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因为药物带给身体的表象平衡其实是暂时的、不自然的能量平衡。
疫情后很多城市的儿科一号难求,生病的孩子们挤满了各大妇儿医院。一种说法是当初正是这些孩子们被学校强制打了三针新冠疫苗,而现在很多证据指向这些疫苗对身体带来的副作用。孩子恰巧免疫系统最为脆弱,直接沦为重灾区。令人难过的是,尽管“对症下药”的西医暂时缓解了症状,却没能同时为孩子们体内重建平衡,这为之后更严重的疾病反应埋下了隐患。
同步于儿童病患的增加,2023年还兴起了一项“灵敏度极高”的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检查费动辄在几百到几千元不等,据称可以检测衣原体、支原体、腺病毒等高达200种各类病原体。之后,家长们根据长长的化验报告单,可以针对病毒打对应的疫苗,似乎孩子就从此免除了这200种病原体的侵扰。殊不知,病原体哪里只有区区200种?何况,各种检测只是评判了身体当下的状况,今时明日都可能不相同,更不能代表将来。
比身体变化更快的莫过病毒。不可否认,历史上的一些典型传染性疾病,比如麻疹、天花、小儿麻痹症之类,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很难自愈。疫苗的发明,一定程度上拯救了很多人。但是,当治病行医夹杂着巨大的市场利益,疫苗的层出不穷及市场走向,就已经背离了它的初衷。比如,目前的市面上,有价格高昂的女性六价、九价HPV疫苗,很多未成年女孩都趋之若鹜,须知无论几价HPV,都只能预防70-80%宫颈癌得病率,这能算免疫么?每到流感季有各类流感疫苗,很多家长争先为体弱的孩子“抢注”。其实,健康的、阴阳平衡的身体感染这类病毒的概率是很小的,即使是亲密接触,身体自带的免疫系统也能迅速识别这类“外邪”,从而保护自身不受伤害。
打疫苗的原理,就是让身体去识别小剂量的病毒,这样瞬间的“外邪”入侵,虽然剂量不大,但对于身体素质不高、免疫力不强的人,实际上有更高的风险。每年都有数不清的疫苗后遗症人群在各种维权,他们被归于疫苗接种正常的“不良率”内。到今天,科兴都倒下了,其他新冠疫苗产商停产了,还有人会去接种新冠疫苗么?但是那三年,新冠疫苗在全国接种近50亿剂次啊(全国平均每人3针),累计报告的不良率不到万分之一。当然其中“一般反应”占八成,异常反应仅为5.5%,严重异常据说仅为1%,这个统计具有肉眼可见的严重“误差”。
国家花了重金,为全民接种了疫苗,让某些利益集团赚得盆满钵满。后来,无论哪种算法和统计都证明,真相很残酷:哪怕是接种了疫苗,你得新冠的概率不比没有接种疫苗的人低,后期的新冠反应也不见得比没有接种疫苗的人轻,病毒还是带走了很多无辜的生命。而几乎百分之百强制接种2~3针的群体,就是城市里各大中小学的娃们,他们后来也是被各种传染病毒围攻率先倒下的人群。
中华养生文化丰富多彩,以中医理论与实践指导的中华养生促进了中国人的生命和谐与健康。养生之要,首在养心。何谓“养心”?《黄帝内经》的文眼和精髓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内守的心境。恬淡虚无,指高境界的大道;真气从之,就是能采集天地之精华,自然可以实现“精神内守”。中医的境界是很高的,不光治表,还要精、气、神的调节。精,就是有形的能量状态;气,就是无形的能量状态;神,就是超越时空的高维存在。故养生先养心,心平则寿长。身心平衡的人五脏醇厚、气血和畅、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
养心之后,就进入到下一个次第:调心。调整内心的自由度,达到更多的彻悟,“心无挂碍”,才能获得“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无极”,所谓的“天人合一”。对于很多悟道、修行的人来说,打坐、冥想的本质,其实是调整人体的运作状态,使身体的运作秩序与外界的宇宙同频,然后做到忘我、无我。
忘我的前提是接纳自己,接纳一切。真正强大的,不是较真,也不是忘记,而是接受。人生最重要的成长,就是由接受自己的平凡,允许任何事情的发生开始的。年轻时多为自命不凡,但即使再努力,也无法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大器晚成也好,一生无缘也罢,不必对自己太苛刻。我们接受平凡,但不是可以平庸。世上多的是普通人,把普通的日子过得熠熠生辉,也是真正的伟大。
想起一则小故事:
有个人远道来拜访慧海禅师:“禅师,您用功修道吗?”
禅师答:“用功!”
“怎样用功呢?”
禅师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区别么?”
禅师答:“当然是不一样的!一般人吃饭时不好好吃饭,有种种思量;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有千般妄想。我和他们当然不一样。”
的确,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
时有“种种思量”,这饭里有“千般妄想”,“吃饭”只不过是一个为了达成其他目的的“幌子”。那么,人们就不会认认真真、一心一意地去吃饭。睡觉也是难事,因为有太多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自然就无法安然入睡。
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丧失了“平常心”,这是世人生命中最大的障碍。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宇宙自然,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吃饭、睡觉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本来是极简单、极轻松之事,可是今天究竟有多少人能快快乐乐地吃饭,安安稳稳地睡觉?“饥来则食,困来即眠”,此外不作他想,所谓的“平常心”,不过就是在生活中最平常的事情上,安顿好自己的一颗心。现代人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有人非常惊讶,有些修行的高人,吃得非常少,没有补充维生素,为什么没有营养不良?年纪这么大,不喝牛奶,不吃钙片,为什么没有骨质疏松?健康的根本,其实不在于医术和药物,更多的时候,良好的生活习惯,平静豁达的心态,是健康的根本。如果心内有病,心病不除,不良生活习惯不改,吃药最多只能起一时之效,无法治本。
我理解的调心,是亲近自然、至纯至善,与生命和谐共处。
人与自然本是一体,久居室内灵气消失,接近自然是最快的疗愈。《黄帝内经》即教导人们应与天地之气相融,顺应四时循环,以获得生命能量的滋养。身心状态不佳时,可向天地补充能量,如晒太阳、赏月亮,想象自己吸纳日月之精华;还可以如散步、登山,到森林富氧的地方,亲近自然地气,来恢复平衡和活力。
行善积德能获取自然能量,有如草木的光合作用。至纯至善,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境界,是“善道空间”的法则。“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难渡不善之人”。你的纯净,才能显化为纯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你心中有一边净土,才能生出真正的福报。当你决定与生命和谐相处的时候,所有的遇见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滴水怎么样才能永存?把它放进大海里!人也是这样,最高层次的安住,就是把自己融合进万物运转的时空循环当中。还记得“宇宙全息律”么?你的心就是整个世界,当你充满着欢喜心、慈悲心、包容心的时候,时空的正能量会源源不断流入你的身体。当你发善心善愿的时候,瞬间就会得到无限的能量。人一旦到了这个境界,自然地就能产生敬天爱人、爱护众生的仁慈,内心蕴藏着无穷的智慧,起心动念间,宇宙也会调动大量的能量来帮助他。
我想起之前看《佛陀传》,释迦牟尼并没有在“苦修”中证道,而是在圆融无碍中成佛。《乔布斯传》中描述,乔布斯坚持每日坐禅,通过禅修,让自己的心力、愿力、洞察力、创造力登峰造极;“史蒂夫拥有现实扭曲力场”、“有他在的时候,现实都是可塑的,他能让任何人相信几乎任何事情,等他不在的时候,这种力场就会逐渐消失。”当代高僧一行禅师在《心力》中写到:“每个人的内心都拥有强大到不可思议的力量,能否把这种力量充分开发出来要靠个人的修炼。”因此,“万法唯心造”,真实不虚。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我们一定要深刻地意识到:我们自身体内都蕴含着无限强大的能量,从当下开始,好好爱自己。我们的肉体永远在三维空间体验着人间冷暖,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提升自己的能量频率,这才是近来不少“灵修”教育宣导的“升维”的真正含义。
最顶级的养生就是养心、调心。能够把心照顾好,其实你就在养自己的寿命。活到了141岁的“药王”孙思邈留下了一首《长寿歌》,千古流传:
清晨一盘粥,夜饭莫教足。(早吃粥,晚别吃撑)
撞动景阳钟,叩齿三十六。(早晚坚持,叩齿36下)
大寒与大热,切莫贪色欲。(大寒大热,修养身心)
坐卧莫当风,频与暖处浴。(坐卧避风,洗澡避凉)
食饱行百步,常以手摩腹。(饭后散步,手掌摩腹)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神嗔。(晚不醉酒,早不生气)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陶冶性情,心平气和)
寿天休论命,修行在各人。(长寿与否,个人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