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二、几本预言书
Share
讲到预言,不得不介绍几本充满神秘色彩又十分有趣的近代中西方的预言或感应之书。因为篇幅所限,只展开有代表性的4本,其他本书中提到的书籍,也极具真知灼见,尽量收录于“参考文献”中。
《海奥华预言》(Thiaoouba Prophecy)
《海奥华预言》的作者是法国人米歇·戴斯玛克特(Michel Desmarquet, 1931-2018),这本书被翻译成15国语言,畅销全球。
米歇高中毕业后加入法国军队,退伍后主要从事园艺和销售,中年移居澳洲。56岁那年,米歇突然被外星人带到了一个叫海奥华的星球,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旅行。他回到地球后,根据外星人的要求,写作了本书,通过他的见闻和问答揭示了地球史前文明、因果报应、生命轮回、黄种人起源等,并且指明了“如果地球物质科技的发展缺少了灵性知识,会把地球上的人们带向不可避免的全球性大灾难。科学技术必须帮助灵性发展而且不应被用来把人们奴役在一个金钱系统和物质世界里,这两者无论如何都是暂时的。”
当米歇第一次到达海奥华时,他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他看到了蓝色的天空、绿色的大地、金色的海洋和各种各样散发着光芒和色彩的动植物。他被安排住在一座名为“心灵之家”的专门接待外星来访者的建筑物里,在那里遇到了很多来自不同星球前来学习和交流的客人。一位名叫涛的女性负责教授米歇有关海奥华和宇宙的知识,并带领他参观和体验海奥华的各种事物。
在接下来的十天里,米歇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冒险和启示。他身着连体服,乘坐海奥华飞船,在空中和水中飞行,观赏了海奥华各种美丽而神秘的景观和生灵;在心灵屏幕上,他观看了地球和其他星球上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和历史变迁;在海奥华的“心灵放大器”的帮助下,他在梦境中回到了自己的过去世,见到了曾经认识和爱过的人;利用“心灵治疗仪”,他还迅速治愈了自己身体上和心灵上的所有创伤和痛苦。米歇不仅见识了海奥华人类的科技和文化,也学习了海奥华人类的知识和智慧。他从涛那里得知了许多关于造物主、宇宙、生命、灵性、爱、智慧等方面的真相和奥秘。
在海奥华的最后一天,米歇被带到了一个海奥华人与造物主交流的圣地。米歇被允许与造物主进行对话,并问了造物主很多问题。
关于人类起源,造物主告诉他,我们人类是由祂创造出来的,是祂在宇宙中的孩子和伙伴,也是最喜爱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祂给了人类灵性和自由意志,让人们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和目标;希望人类能够与祂保持联系和沟通,也希望人类能够与其他星球的人保持友好和合作。
关于史前文明,造物主告诉他,地球上确实存在过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比如姆大陆文明、亚特兰蒂斯文明等;这些文明与海奥华星球有着密切的交流和合作,他们从海奥华星球学习了很多科技和知识;但是这些文明也因为贪婪和愚昧走向了灭亡,他们滥用能力和资源,引发了各种灾难和战争,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毁灭。
关于灵魂和因果轮回,人类确实有着不同于肉体的灵魂,我们的灵魂是永恒不灭的;灵魂会经历轮回和转世,每次转世都是为了学习和进步;每次转世都会有因果报应,人的每一个思想和行为都会产生一个因果,并会在某个时候回到自己身上,给我们带来快乐或痛苦;这是宇宙中的一种自然法则,也是祂给人类的教育和考验。希望人们能够通过轮回和转世,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灵性和智慧。
……
《一的法则》(The Law Of One)
《一的法则》是上世纪80年代,由三位美国科学家Don、Carla、Jim,通过问答的方式,由外星生命“Ra”传授的通灵录音。具体方式是将Carla进入催眠状态,Ra透过Carla,以通灵方式回答Don提出的问题。整个交流进行了3年106场,直至核心作者Don因精神问题以自杀的方式离世。问答覆盖了人类历史、金字塔和身心灵进化等广泛内容。Ra试图用精确的语言来传达信息,比如把人类叫做“身心灵复合体”(Body/Mind/Spirit complex),把语言叫做“声音震动复合体”(Vibratory complex of sound)。
所谓的“一的法则”和所有灵修理论及宗教源头教义的基本真理并无二致:合一无限造物主(One Infinite Creator)就在我们之内,并且在一切事物之内,无处不在。在这个潜在的统一之外没有任何东西。为了了解和体验,造物主从祂自身开创了无限的创造,产生出星系、恒星、行星,到人类这样的生命、黑暗和光明、每一种思想和活动模式,以及在每个存在层面上真实的和想象的一切。
以下摘录几个有意思的问答。
Don问:“你从哪里来?”Ra说,整个宇宙有八个密度,人类是在第三密度,他来自第五或第六密度。
Don问:“你们和人类有过什么关联吗?”Ra说,在金字塔时期和人类接触过,帮人类建造了金字塔。
Don问:“金字塔是怎么建的呢?”Ra说,用意念来建的金字塔。
Don问:“既然是你们用意念建金字塔,为什么不直接建一个整个的,为什么还用一块一块石头垒起来?”Ra说,如果建一个整个的,人类是无法接受的,一定是用当时的人类可以接受的形态建金字塔。
Don问:“建金字塔的目的是什么呢?”Ra说,金字塔实际上是一个跟宇宙连接的聚能器,在金字塔内的人是可以补充宇宙高维能量的。后来不做了,因为发现人类很自私,建金字塔本来是为大众服务的,但结果只服务了极少数人(如法老)。
Don问:“人类在第三密度空间要待多长时间?”Ra说,人类在第三密度空间里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几乎没有成熟的灵魂被收割;第二阶段有一部分灵魂成熟了,可以被收割,但是他们选择了留下,这就是历史上的高僧大德、先贤和智者们,他们选择留下并等待人类共同提升;到了第三个阶段,人类会共同提升。
Don问:“那么我们现在是处在什么时期呢?”Ra说,现在是第三阶段最后的时候,以人类的时间来说大约还有三十年。
……
《与神对话》三部曲(Conversations with God)
尼尔·沃尔什1943年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曾是电台导播、报纸主编、公共信息官员、并创办过公关公司。中年不易,一场大火烧毁了他的全部财产,又经历了四次失败的婚姻,在车祸中几乎殒命,年过四十的他,风餐露宿,靠捡破烂为生。
1992年,在他人生最低潮的时候,愤而写了一封信给神,没想到竟得到了回答,也因此产生了一本惊世之作——《与神对话》。之后,他整个的人生观与生活都改变了,他的人生重新走到了巅峰,甚至他的灵魂也来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创立了一个叫做“再创造”(Re-Creation)的组织,致力于传播喜悦、真理与爱的信念。这本书被翻译成37种语言,被广大读者称为“一生等待的书”。在其中文版的扉页上,获得了刘德华、王菲、李连杰、金城武等名人和《文汇报》、《南方周末》等媒体的题词联袂推荐。书的第二部,涉及全球性的问题,如地域政治和超自然的生活,以及世界正在面临的挑战;第三部涉及最高秩序的宇宙真理,以及灵魂的实相。
节选《与神对话》的几段语录:
- 当你阅读它的时候,它也将会遇到你,因为我们都被引领到我们准备好认识的真理。
- 假如你认为花终究要凋零,那么你看到花时会感到悲伤。假如你认为花是变化着的整棵树的一部分,很快就会结出果实,那么你将会看到花的美丽。如果你明白花开花谢表示树要结果,那么你就理解了生活。
- 别妒忌成功,别怜悯失败,因为你不知道在灵魂的权衡中,什么算成功,什么算失败。遇事别称其灾难或欢乐,除非你已确定或见证它的用途。因为,如果一死拯救了数以千计的生命,它还能被称为灾难吗?如果一生只带来悲哀,它还能被称为欢乐吗?然而就算这个你也别去判断,你永远走你的路,同时允许别人走他们的路就可以了。
- 这本书远非我唯一的工具。你可以提出问题,然后放下这本书,但要去观察,去聆听。下一首你听到的歌曲的歌词、下一篇你读的文章里的信息、下一部你看的电影的情节、下一个你遇到的人的闲聊,或者下一条河流、下一片海洋、下一阵拂过你耳朵的和风低吟——所有这些都是我的工具;所有这些地点我都能去到。如果你愿意听,我将会与你说话。如果你愿意邀请我,我将会来找你。到时我将会让你看到,我一直都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
……
《老子不为》
本书的作者是台湾医学博士吕应钟(笔名:吕尚)。作者26岁起为出版公司翻译UFO系列丛书,后创办台湾UFO社团,担任“世界华人UFO联合会”副会长,被誉为“飞碟教父”。52岁时,作者罹患鼻腔淋巴癌,后深入研究肿瘤的自然医学疗法奇迹般地痊愈;因自身有与高维灵体对接的功能,笔耕不辍,至今著书百本,涉猎众多。其中有《佛陀的量子世界》、《圣经真相》、《星空谍影》、《人类文明的过去与未来》、《通灵的神妙》、《癌症是一份伟大的礼物》等。
大多数的“高维传讯”都是采用对话记录的方式,《老子不为》也是如此。吕应钟先生从2015年开始,每在清晨朦胧之际,老子的信息就会不断进入脑中,并传递“替我重写”。而事实上,作者之前从未研读过《道德经》,也非哲学、宗教学者,因而本书完全通过“传讯”来还原2500年前老子书写五千字时的真实思想。
老子生于东周末期,曾在周朝首都管理周氏藏书及档案,遂博览群书,后眼见周朝衰败,即辞官归隐。93岁高龄的老子西行去秦国,经过函谷关,当时的关令尹喜通过占卜,预知会有神人从此经过,就命人清扫四十里路相迎,老子果然来了。尹喜对老子说:“您要隐居,以后听不到先生教诲,请勉为其难著书传世!”老子才华独步当时,却没有传授下什么,感念至此,遂挥笔写下了五千字,之后,背身骑牛过流沙西去,消失在茫茫天地之间,至此淡出世间。
以下是《老子不为》节选(个别文字顺序略有调整):
老子:你曾否想过,我与悉达多太子、孔丘三人,相差二十岁之内,吾等皆是同时代之人哪!那么道学、佛学、儒学三者,从当时影响全球人类迄今,在地球上,没有其他学问能比。此为历史巧合?亦或天意安排?
吕尚:我绝对相信此种空前绝后的伟大思想,绝不只是您们三位的个人修为,也绝不只是您们三位的人生体悟而已。
老子:现今流传之通行本《道德经》,不是吾原来之版本,篡改太多,误植太多。请你帮我还原原本之思想。后人把《道德经》当做道教学说,但吾所处时代根本没有道教呀!道教是东汉以后之事,道教不等于道学,宗教界也搞错太久了。
老子:不少后世学者习惯引孔丘《易传》中之“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来妄称我的“道”,是“形而上之道”,这也错了。孔丘学说是在吾之后方才成形的。我讲的“道”,不在万物之上,不在万物之下,也不在万物之间,而是充沛于万物之中;并无上下、无对立、无内外,而是无所不在之存在。后世学者错矣!
老子:后世学者常将吾之思想说成“老庄”,这实在是不懂我,也不懂庄子呀!我们两人之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在当时是不同的两派学说。魏晋南北朝之后,我们两人的思想被放在一起,学者胡乱解释,使得后人以为“老庄”思想是一致,却永远见不到吾思想之真义了。
老子:后世学者把我的文字当做高深的哲学思想来研究解释,也是错误的。我是用当时语言写出浅显易懂、易行的文字而已。我写的时候是先写《德篇》再写《道篇》,一气呵成,先谈做人最基本之“德”,再谈事理、天道、圣人、治邦、用兵,此有吾之思维顺序,也没有编上章号。没想到后世将两篇颠倒之,改称《道德经》,差矣差矣!王弼又把吾之原文整篇顺序统统改篡过,害得后人读不懂。把我扣上“无为、消极、不争”,错矣错矣!你要打破通行本八十一章的错误顺序,还原没有分章的叙述,还吾之正确思想。
老子:吾当年写文章,是从做人最基本的“德”谈起,然后说明修德之层次。“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指品德高尚之人,做了许多善事也会很谦虚地让人看不出来,不执着于表现德性;下德之人就不同了,一旦做了点善事,就到处宣扬,恐怕别人不知道,一心执着于要表现出有德性的样子。这里的“无”并非指“没有”,而是“万物之始也”。“无德”不是“没有德性”,而是回到了做善事之始的状态,虽然做了,却没有功劳。所以,我通篇所讲“无为、无知、无欲、无道”等,也不是“没有”之意,统统是指这些事情始发之时的状态。同理,“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前一个“为”读四声,后一个“为”读二声。“无为”不是“没有作为”,是讲“不存私心、不存目的地去做任何事”。意思是:品德高尚之人,不会为私心目的,而是用坦荡心胸去做任何事,他做了很多善事,都不放在心上,还认为自己没做。
……
这本书的后篇更解释了“道”的真谛,老子感叹“难得有一句没有被篡改”。古今错误已久,读来令人扼腕叹息,又茅塞顿开。建议想研习《道德经》的学生和学者们,要去细细领会老子逻辑自洽、酣畅淋漓的原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