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四、能量守恒定律
Share
四、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这个词仿佛谁都懂,但却很值得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一说。
能量(Energy)是质量的时空分布可能变化程度的度量,用来表示物理系统做功的本领。我们在日常经常听到这个词汇,泛指物体做功的能力或比喻人在某一方面的活动能力,比如政治能量、精神能量等。
能量是怎么形成的呢?是由物质内部的运动或振动产生的。小到原子、分子,大到天体运行,都在不断的运动和振动。爱因斯坦的老师——量子物理学家普朗克(Max Planck)有一个著名的能量公式:E=hf(能量=量子常数×振动频率),即能量E等于普朗克常数乘以频率。带入前一节我们提到的波长公式,λ=v/f(波长=波速/频率),则每一个光子的能量为E=hf=hv/λ。电磁波(光波)是能量的一种,各种光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的光子能量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光子是宇宙中数量最多的存在,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在我们周围都充满了光子,随便手一拍,就有无数的光子打在我们的手心手背上。凡是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体,凡是能够释放出能量的物体,都会释放出电磁波,且温度越高,电磁波频率就越高,波长就越短。由此可见,世间一切有形、无形的物质皆是不同的运动周期和不同的振动频率形成的能量,只是周期和频率各不相同,因而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
我们再来看初中物理的入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百度百科在介绍能量守恒定律的时候的第一条注释就是“适用于一切领域”。
能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一般表述为: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也可以表述为:一个系统的总能量的改变只能等于传入或者传出该系统的能量的多少。能量守恒定律发现于19世纪40年代,值得感叹的是,它是由来自5个国家、各种不同职业的10余位科学家从不同领域各自独立发现的。
科学界对能量守恒定理的进一步认识,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的质能方程式:E=mc2(其中m为质量,c为光速),这个公式告诉我们,由于光速不变,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体的能量每增加△E,相应的惯性质量也必定增加一定比例的△m;反之,每减少△m的质量,就意味着释放出△E的巨大能量。这一公式被后人誉为“改变世界的方程”,它不仅意味着一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仍然有能量,还意味着少量的质量能够转换为十分惊人的能量,为原子能的利用和宇宙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图4.10)

图4.10:爱因斯坦与质能方程式
爱因斯坦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存在都可以用能量去换算,同样,我们就可以把一切物质当成能量去看待,包括意识和思想。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学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都有相对应的能量(或频率)。人们很多时候感受不到能量,但它却一直存在,正像人们一直生活在空气中,而眼睛却看不见空气一样。
如果人的精神(或意识、魂)有能量,那么它也一定有质量。
灵魂21克的最初来历,源于美国麻省的马萨诸塞州医学博士邓肯·麦克杜格尔(Duncan MacDougall)基于3年中数十位志愿者的实验结果,《关于灵魂是物质的假说并用实验证明灵魂物质的存在》一文1907年被发表在《美国医学》杂志上,震惊世界。1987年,墨西哥心灵学家胡力安·马尔撒斯公布了一张病人死亡瞬间疑似灵魂出壳的照片,在科学界引起一阵骚动与热烈讨论。照片中,在病人死亡的瞬间,有一道白色的东西从身体内离开。心灵学家解释说,这是“灵魂素粒子”离开躯壳,之后人体只剩下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不久就会腐坏。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维克森林医学院大学教授兰萨(Robert Lanza)也声称,从量子物理学角度出发,有足够证据证明当人的肉体停止活动之后,意识讯息却仍会以量子的形式存在。2005年,英国心理学家大卫·丰塔纳(David Fontana)出版了一本名为《是否有来世》(Is There An Afterlife)的书,回顾了过去150年里累积的一些死后世界证据的系统研究。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提出人死后灵魂以“量子形态”继续延续的英国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这位科学家将“人死不灭”的观点坚守了20载。之后这几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每年皆与“量子纠缠”领域的突破密不可分。(图4.11)

图4.11:灵魂出壳模拟图与《是否有来世》
这里提一下,科学家们认为:离开人体的“灵魂素粒子”通常如水中浮萍般,漂浮在空中,没有附着点,呈现微粒子状态(量子态),有时候,这些微粒子会集合成肉眼可看见的物体,这就是人们眼中的“幽灵”,只有极少的时候幽灵在拍照过程中会出现。因此,互联网照片或视频中呈现的“灵魂照片”或“磁场”图片,大概率都是“后期合成”之作,可信度微乎其微。因为灵魂的量子态不足以吸收和反射光线,非人类肉眼可见,正如我们看不见磁场,也看不见大自然万物的“魂”(阴性态),摄像机或照相设备的工作原理更无法捕捉呈像。
但是,摄像机拍摄不到的东西,人眼未必不可见。《金刚经》中,世尊与须菩提等弟子讨论了佛陀具备的“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六通”能力。从凡夫至佛位,“五眼”代表了修行的次第,对于事物现象终始本末的考察功能。寻常人没有这样的能力,不过,幼儿或某些特异功能人士有可能可以捕捉到事物的阴性态。
再记住,同维为真,高维为假。
看过一则视频,一禅小和尚问师父,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师父说:“清泉流过时,不错过甘甜;花光灿烂时,有人陪伴;风雨飘摇时,有所守护。”这一切都是处于三维时空的你最真实的体验。我们以肉体凡胎,身在人间的时时刻刻都是千真万确的,所有的伤害、侮辱都是锥心的疼,所有的疾病、割舍都是刺骨的痛,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五官六感、七觉八识、爱恨情仇,都是切身体会,不能再真实!只是佛菩萨站在高维,看到众生从“投影源”中受因果业力牵引的累世轮回,开示人们跳出角色的“像”,放下“贪嗔痴慢疑”的执念,关注此一世的真实意义,累积自身升级的能量。
同样,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灵魂离开三维空间,我们也会看到自己和万事万物呈现出的阴性态,有山有水、有路有桥,活着的人没有切身体会而判定为“假”,但只有在另一个维度空间,才知灵体也会悲伤、疼痛、饥饿、满足……《玉历宝钞》、《阴律无情》等古籍记载着冥府和地狱对罪灵进行审判后用刑,疼痛到灵体昏厥后反复行刑已作惩戒,都是真真实实的痛苦。所以,不要以为自己感受不到灵魂之苦就在现世胡作非为,不要以为作恶的时候天地不知,只是还身处三维空间的你当下暂时感受不到而已。